文章

人应该学会切割

人应该学会切割

其实我本来打算使用“我是如何与A同学和B同学切割的”这样的标题,想了想还是太直白了所以选择了现在的title(虽然还是很直白,并且被友人担心会不会遭到线下单杀)。我一直认为和这两位切割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从那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正面的改变。

远离把人当工具的人

虽然和B同学的相识和决裂都发生在A同学之后,但这一部分比较无聊也比较好写,所以放在这里一段话带过。事件的导火索是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时,B同学在若干天内和我仅有的三次私聊,内容都是关于他在宿舍和工位部署电脑时遇到的问题;而与此同时,从我和他的共同好友处得知他邀请了诸多其他人陪他过生日,B向他们解释没有我的理由是我没有回消息。事实上,前两次私聊我自认都给出了合理的建议;而第三次没有回复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述,此时我已经得知了他邀请其他人的事实,即使出于“我与A已切割而他先邀请了A”的理由,我认为我也应该被告知,而不是通过其他人的交谈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

现在回想,B也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了,或者说B对我的态度从来只是用得到的时候才会联系。我其实也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只不过对人际关系的要求不高所以一直没有切断,直到这个契机让我下定决心。

处不来就是处不来

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句话概括我对A的意见非常困难,尤其是在我不想展露太多攻击性的情况下。一个偏颇但符合情况的说法是“三观不合”。我曾经以为我和A是一类人,但事实证明除了认识的契机外,两人完全没有其他的共同点。

早在本科入学前在匡院水群聊天时A就来加了我的好友,原因是两人用了同一个画师的图作为头像。在之后的思政课小组作业也自然而然地合作(于是在这时认识了B)。由于都是同一个方向所以渐渐熟络,虽然现在看来只是表面的“一起吃饭的频率逐渐变高”,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变得更接近,或者说在我了解他的过程中,对A的好感在一点点降低。

我对A所有的意见一言以蔽之,我认为他是一个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种特质体现在各种方面。他会对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人毫不掩饰的宣泄恶意,我也曾不加分辨地接受他的观点并对某些未曾谋面的同学抱有负面印象;但一次我和A诋毁的对象之一熟络起来,我才知道A对那位同学的恶意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A还有一些我无法理解的所作所为,比如在公共场合谈论一些(以我的道德观念)不宜谈论的事,或者对其他人评头论足。考虑到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具有评判自己言行的能力,我只能将其归因于“他确实想这么做”。

自私的另一个表现是他的双标,这也是我和A决裂的最后一根稻草。24年初赶毕业论文时我时常在晚上10点左右加餐,有时会约A一起去罗森或学友。我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所以每次我都会准时抵达一栋楼下,然后一边玩手机一边等5-10分钟。于是在A又一次迟到时,我直奔目的地解决夜宵然后接着赶论文,而此时的A完全没有自觉地对我进行了输出。这让我有点疑惑,A是否真的会因为没赶上公交车而谴责司机。当然是不会的,所以A并不是一个时间观念薄弱的人,他只是完全不会意识到自己会给其他人添麻烦,认为和其他人约定好的事情可以不加告知的随意推迟,自己的再不紧要的事优先级也高于其他人罢了。

我不适合和这种少爷性格的人相处,所以就此断了个干净。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